2025年春节见闻-安丘体育
春节期间,收集到基层群众对体育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主要有三下个方面。
一方面,城乡居民体育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一是乡村体育健身设施方便于民。安丘市辉渠镇大辉渠村村民孙衍友表示,近年来,政府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在全市每个行政村和社区都配建了体育健身器材,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体育健身锻炼,充分享受到了体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安丘市兴安街道十二户社区村民刘贵民说,这几年城区公园、绿地、广场都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每天在市植物园健身锻炼的人员达上千人,自己也踊跃参与到健身队伍中,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感觉到精气神好了,心态稳了,身体棒了。
二是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安丘市湖畔紫郡小区居民王泊生表示,近年来群众性体育活动明显增多,正月里有庆新春篮球、乒乓球、象棋比赛,夏季在市体育场有篮球、足球联赛,秋季有社区、农民运动会,冬季有马拉松、骑行等活动,自己还参加了社区趣味运动会获得二等奖,感觉体育生活越来越丰富。
另一方面,观察到个别需要改善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已达67家,但这些协会俱乐部95%都在城区,基层农村仅占5%,缺乏专职的农村体育管理工作者;全市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的5000余人,城区占比达到90%以上,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指导水平上,都不能满足农村群众健身多元化和专业指导的需求。同时,镇街区政府组织的群众性健身活动较少,宣传和指导不到位,群众自发的健身活动仅限于广场舞、徒步行,内容单一且参与人数较少,多数群众的爱好是看电视、打扑克、下象棋、打麻将等。
二是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不足。我市在2020年就实现了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全市864个行政村配套了体育健身器材,建设了健身活动小广场,但通过了解得知,有的农村场地设施处于闲置状态,常年不使用。部分体育设施存在被农民挤占挪用,晒粮、打场等现象较为严重,利用率不足。同时,因无专人维护管理,场地脏、乱、差。
三是体育设施的布局规划存在问题。由于体育部门没有规划和土地管理职能,受建设用地因素制约,有些村建设用地较少,只能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场地,导致有些村庄健身场地较为偏僻;有些村体育健身场地“零碎”化,一套体育健身路径分几块场地,有的在沿街道路旁边安装健身器材,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权力落实到位。政府把权力下放给相关部门,由上到下分散权力,减少行政干预,把权力分散到各个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者,权责分明,具体到个人,对体育设施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同时基层干部要充分利用好村集体文体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通过公共事务平台,加强干部与群众的交流联系,智促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将工作真正开展到每一个农村居民中去,了解农村居民的公共体育需求,进而提升其公共服务意识带动各单项公共服务的动机提高。
二是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根据当地人口密度、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对体育设施类型、摆放位置、配套资源等综合考虑来进行合理规划,乡村的体育设施布局规划要想达到每个人都满意的情况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一方面需要保持整体的满意程度最大化,因地制宜,制定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方案,另一方面依据体育设施情况,开展适合当地且大家能够积极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按照当地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材质的体育设施,形成健身地域特色。
三是加强指导,科学规划。根据农村居民入门程度和年龄划分区域,增设儿童体育运动区域,提高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培养,增加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培养岗位,引导大学生群体特别是体育专业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农村公共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扩大专业化指导队伍建设,能更好促进农村居民进行科学锻炼,从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